除了年紀增長、膀胱血液循環不良等原因造成的頻尿之外,女性相當容易因為生產、停經後荷爾蒙減少等問題,使骨盆底肌群受損、衰弱而導致頻尿。而如果只鍛鍊骨盆底肌群,效果可能較沒那麼理想。日本健康節目牙周病治療方式推薦2個簡單的瑜珈動作,一天不用5分鐘,同時鍛鍊骨盆底肌群,以及和骨盆底肌群相連的體幹肌肉,竟然就可能改善頻尿問題!
骨盆底肌群衰弱導致的頻尿,約佔頻尿患者中的3至4成
醫界原來認為,造成頻尿的原因有年紀增長、膀胱血液循環不佳、神經反應異常等問題,但日本女性泌尿器科專業醫師野村昌良表示,他收治的頻尿患者中約有30~40%,頻尿的原因都是膀胱下垂。野村昌良解釋,一般來說尿液累積到約300ml就會有尿意,但是頻尿患者大約100ml左右就會想上廁所。
這是因為負責支撐膀胱的骨盆底肌群肌力衰弱,難以支撐膀胱重量,使膀胱漸漸變形、下垂。而膀胱形狀的改變,會讓膀胱還沒累積很多尿液,就向大腦反應出「已經滿了」的錯誤訊息,讓患者必須經常跑廁所,造成頻尿。
然而,女性生產時會讓骨盆底肌群受到損害,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減少也會使骨盆底肌群鬆脫,因此對女性來說,要維持骨盆底肌群肌力相當困難。因此野村昌良建議,同時鍛鍊骨盆底肌群,以及和骨盆底肌群緊緊相連的腹肌、背肌等體幹肌肉,就可能進一步提高對膀胱的支撐力,使頻尿問題得到改善。
日本女性醫療Clinic LUNA集團理事長、女性泌尿器專業醫師關口由紀也表示,體幹中的「內核心肌群」,包括了骨盆底肌群、橫膈膜、腹橫肌、多裂肌等。這4個肌群相互之間的聯繫相牙周病治療當緊密,例如吐氣時橫膈膜向上,骨盆底肌群也會跟著上抬。若是讓這4個息息相關的肌群同時得到鍛鍊,就可望讓這些部位整體的肌肉運作效率更加提升。
初期的牙齦炎,請牙醫師或洗牙師刮除牙結石和牙菌斑,清洗乾淨即可。一旦發展成輕微的牙周炎,就需要專業的深度洗牙(de牙周病治療方式ep cleaning)把牙根表面清乾淨並刮平(root planning),除去牙齦和牙根之間深的囊袋(pocket)內的結石,細菌及發炎組織,使牙齦內部恢復健康,愈合貼着在牙根表面。根據您的牙周病嚴重程度,這種牙周治療可能需要幾個療程。對晚期的牙周病,在牙齒和牙齦之間已經形成了深度囊袋,那可能需要牙周手術治療,讓牙醫徹底清洗牙齒和根部的囊袋。 如果沒有足夠的牙齦,那就要做牙齦移植手術。有些牙周病部分牙齦和骨頭已經被破壞了,外科技術可以幫助這些組織的再生。對於牙週治療,也有藥物方面的新進展。 局部施加抗微生物劑或抗生素藥物,以及藥物控制人體作出反應,抑制細菌的生長,可以幫助減緩病情的發展。
瑜珈戰士動作、橋式動作可防止膀胱下垂
節目採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內科副教授Alison Hu牙周病治療ang博士,博士透過體幹鍛鍊,幫助了70%以上收治的患者改善了頻尿問題。他透露,患者們頻尿問題得到改善後既開心又驚訝:簡單的瑜珈動作竟然就能夠幫助改善頻尿。 Alison Huang博士研究的合作對象,瑜珈老師Leslie Howard表示,體幹的肌肉就像是束腹一樣,包覆著腹橫肌,如果得到有效的鍛鍊,能夠讓內臟更安定,幫助膀胱恢原有健康。而其中最有效的鍛鍊體幹姿勢,搭配腹式呼吸,可望讓膀胱下垂患者得到改善。Leslie Howard推薦了兩個最有效的動作,幫助我們改善頻尿問題。
《動作一:戰士動作》
- 雙腳向兩側張開,超過肩膀寬度。
- 右腳尖朝向右方,左腳維持朝向前方。
- 下蹲使重心轉移到右腳,一邊吐氣,維持30秒。
- 換邊進行,一樣維持30秒即可。
牙齦美容手術方式可將前牙萌出較少的牙冠表面之牙齦切除,恢復正常的牙齒結構,減少牙齦暴露,使齒齦比例協調。但若是因天生上顎骨太長、骨性暴牙等狀況,就必須透過較為複雜的全翻瓣手術或是正顎手術才能進行處理。除了取決於患者骨性狀況以及牙冠型態,若是單純牙肉過長,或是伴隨輕度齒槽骨過高可透過「微創翻瓣手術」或是「雷射牙齦整形術」來進行,若骨性增生量較多,則採用傳統翻瓣手術進行較為適當。張豪傑醫師牙醫師更強調,牙齦微整形手術範圍雖小,風險較低,但術前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及評估是影響成果美觀的最大關鍵。